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專訪中榮呂副院長:時時刻刻 關心照顧別人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臺中榮總副院長呂炳榮醫師從香港九龍德明中學畢業後,因緣際會,偶然讀報中,看到國防醫學院姜必寧教授榮獲美國心臟學會院士的報導。當時已是臺北榮總心臟內科權威的姜教授,給了呂副院長一個效法的榜樣,將國防醫學院訂為第一志願,結果順利考取,以僑生身分來到臺灣就讀國防醫學院醫學系,畢業後留在臺北榮總麻醉科服務,轉眼於臺灣醫界服務近四十載。 
 
謙卑彎下腰 幫榮民伯伯洗澡
呂副院長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替榮民伯伯洗澡及刷廁所。在埔里榮民醫院院長任內,有一次看到照護員正在替榮民伯伯洗澡,這給了他啟發,當下便挽起袖子,示範給照護員看,彼此分享,享受為榮民伯伯服務的喜樂。「放下身段、謙卑,身為院長不能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,要時時刻刻關心需要照顧的人。」本身是虔誠基督徒的呂副院長說,耶穌基督會為他的門徒洗腳,表現出謙卑關愛的精神,也是讓我樂意放下身段做這些事情的動力。
 
呂副院長說,事情用說的很容易,但真正要做卻很難,因此他鼓勵學生們要親自去「做」,唯有實際做過才能體會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他舉例日本鍵山秀三郎提倡的「掃除道」,就是蹲下低頭將最髒的廁所洗乾淨,學習凡事徹底、凡事謝恩的精神。呂副院長並把這觀念帶到他的生活中,親自刷洗廁所。他笑說不只刷病房的馬桶,在家裡當太座說馬桶髒了,都是呂副院長親自將馬桶刷洗得乾乾淨淨,從不假手他人,這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。這習慣同時也增長了他看疼痛門診時的耐性,讓他願意多花五分鐘或十分鐘細細地聆聽病患的病況,並仔細地對症下藥。「現在年輕一代的醫生可不願意做這些呀!不會彎下腰、放下身段做這些事情,但也衍生出一些問題。」呂副院長說:「前輩們那種『救世濟人』的精神已不復存在。醫德大家都聽膩了,真是『知易行難』啊!因為用聽的沒有辦法體會,只有透過身體力行才能刻銘於心,因此醫德如何落實是當代醫學養成教育成功的關鍵。」所以他鼓勵年輕的醫生們,有機會能到安寧病房觀摩或實習。「看看安寧病房的病人生命即將到達終點時,帶給自己的感觸,或許能讓自己在看診時更有同理心、更有耐心,更謙卑地去關心需要照顧的人;並且與長者互動,了解基層民眾的需求,這些都是從心出發、內心改革最佳實踐的機會。」 
 
退休後陪伴家人 組團玩音樂
「既然人的出生無法選擇,那退休後的生活就是如何選擇的開始。」呂副院長表示,他退休後想回香港陪伴高齡九十五歲的母親一段時間,並和太太到處去旅行,順便跟兒女及外孫女多相處。「過去太忙碌了,想彌補以前沒有好好陪伴家人的缺憾。」呂副院長希望能秉持耶穌基督「信望愛」的教導,利用所學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最後,喜歡吹口琴的他已開始規畫一個Bucket list(人生目標清單,如果不做這些事,一輩子會後悔),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組樂團玩音樂或者上臺表演!
 
擁有一身儒雅氣息又幽默風趣的呂副院長,採訪尾聲時感性地說:很榮幸能夠在輔導會醫療機構服務三十五年,與長官們一起投入照顧榮民健康的志業。
(點閱次數:2722)